售前咨询-朱:19381904226
售前咨询-杨:19381903226 English
前沿资讯
前沿资讯 真实、准确的物联网、互联网行业新闻

关于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2022-07-18 23:28:06 阅读: 发布人:纵横智控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现经济发展的本真性质,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面即供给侧的关注,将变得尤为重要,受到更大关切.经济发展的本真性实质上就是以追求一定经济质态条件下的更高质量目标为动机。


发展质量的内容所表现出的多维性和丰富性,要求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的高度创新性.系统性地创造发展优势,走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道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各地区可以基于自身实际追求丰富多彩的优越.发展质量的高低,最终是以经济发展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判断准则,而美好生活需要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性要求,而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与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以工具理性为动力的机制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有更具本真价值理性的新动力机制,即更自觉地主攻能够更直接体现人民向往目标和经济发展本真目的的发展战略目标.这种新动力机制的供给侧是创新引领,需求侧则是人民向往.这种新动力机制的内在要求就是市场经济工具理性与经济发展本真理性的有效契合.

RTU

现代经济学起源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工业革命是其现实背景。因此,经济学的发展沿着工具理性主导的方向发展,并且很大程度上基于物理学的隐喻,把经济活动设想为“机器”。于是,均衡、最优化、最大化、控制、调节等范畴概念和分析方法成为经济学的主要思维工具。

将“高质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置于重大政策意涵表达之中,是对经济学的一个挑战。在现代经济学的学术主体框架中,“质量”基本上是一个被“抽象”掉的因素,一般将其归之于“假定不变”的因素中,或者以价格来替代之,即假定较高价格产品的质量高于较低价格产品的质量,即所谓“优质优价”,可以称之为“质—价”对称性假定。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亟需探寻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及转换.增长理论就是不断探索发展根本动力,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由我国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的动力演变可知,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充当主导动力产业,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其增长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由物质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向创新演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转换到创新上,创新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将由依靠要素投资和牺牲环境为主发展,转型升级为服务业升级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深度城市化和技术创新等.为了顺利完成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我们提出了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动力转换等建议.

经济学家们当然不是不知道,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即获得有用产品,而所谓“有用产品”实际上包含着强烈的具象性质量特性。但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并非就一定是经济行为的直接目的。而且,如果人们仅仅是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也就是将生产的最终目的完全同化为生产的直接目的,那么,生产力反而会受到极大限制,因为这样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际上就否定了社会分工的可能性。因而,人类社会必然走向以分工为基础的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产品成为商品,即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这样,各个生产者的生产目的就从为自己提供使用价值,转变为以向别人提供使用价值为代价,而获得对方提供给己方的使用价值。此时,产品使用价值所体现的质量合意性,就从关注自己消费的产品的质量合意性,变为关注交换对方能否认可和接受产品的使用价值质量。亚当•斯密(1983)说:“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