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加速,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其规模和产业链极为庞大。国家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深化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巩固产业内生增长动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PDF下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生产增长加快、出口回升、投资明显增势;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实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85%,实现百个典型场景方案全面覆盖、百家专业服务商资源池构建。
到2030年,将基本建成工业数据库与数据制度体系,形成一批标志性智能产品,实现高质量跃迁,支撑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在总体要求指导下,实施方案围绕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绿色升级、安全保障和服务支撑五个方面提出了18项重点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01加快核心数智技术攻关应用
方案将核心技术突破列为首要任务
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采用“揭榜挂帅”机制突破高精度工业控制、复杂系统仿真推演等核心技术,提升电子设计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等工业软件水平,研制智能工控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关键设备
先进技术推广:发挥首台(套)政策作用,加快安全可靠工控设备应用,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创新产品落地
数据要素开发: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大脑”,贯通产业链、供应链等五链数据
人工智能赋能:打造行业级大模型,建设垂直行业大模型中试平台,深化设备故障预测等场景应用
02 “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改智转
创新建立多层次实施路径
典型场景突破:聚焦刚需、高频、复杂典型场景,研发推广“小快轻准”解决方案
产业链协同:构建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协同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
集群升级:支持国家高新区建设先进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03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提级跃升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产品智能化:发展智能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提升产品“含智量”,构建智能互联生态
标杆引领:建设智能柔性产线,培育智能工厂梯度体系,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应改尽改
绿色化融合:发展智能光储系统,建设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碳排放数据可信度
04夯实软硬协同的多元化转型基础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云边端协同计算,完善边缘计算中心布局,推动5G-A、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标准体系建设:研制智能制造标准群,加快制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
安全防护:实施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工控系统防护
05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保障
构建全方位支撑生态
培育服务商:建立全栈式服务能力,开展分类分级评价
诊断评估:建立企业“建档立卡”机制,实现应评尽评
数据驱动管理:构建“一链一档”产业链数据库,建立数字化转型监测指标体系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部门协作、中央与地方联动的推进机制,支持成立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分类指导行业规划和项目实施。
加大资金保障: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产业资金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智能化改造;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贷支持。
深化人才与服务保障: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培养企业所需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支持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升咨询策划、实施监督、跟踪评价等全流程服务能力。
实施方案系统描绘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为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现代化提供了明确方向。通过加快数字技术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能够巩固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结构,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纵横智控高度响应实施方案提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边缘计算、数据采集与分析及智能传感系统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纵横智控已先后入选成都市、宜宾市及四川省多个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名单,凭借“以智提质、以数赋能”的创新理念,将物联网、边缘计算与AI技术深度融合于传统产业基础设施,构建了涵盖边缘计算网关、IOT数据中台、HMI、远程IO、AI边缘盒子等在内的全栈式数字化融合解决方案。通过为行业数字化转型集成商赋能,纵横智控有效支撑了制造流程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和运营成本降低,切实贯彻了实施方案在智能工控、工业软件、数据价值释放等关键领域的任务目标,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