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纵横智控
你的位置: 首页 新闻 行业资讯
纵横智控

数据采集的四种工具-你得知道哪种适合你

2025-09-30 11:00:57 阅读: 发布人:纵横智控

在工业、物联网、智慧运营里,“数据采集”几乎是基础。可你有没有想过:究竟有哪几种工具可以完成“数据采集”的工作?选错了工具,项目容易卡壳。

一、传感器 + 模拟/数字接口模块(基础采集端)

这是最基础、最接近物理世界的一环。

角色:传感器(温度、压力、流量、振动等)把物理量转为电信号(模拟或数字),接口模块(如模拟输入模块、数字量模块)负责采样、滤波、放大、转换。

优点:结构简单、延迟低、可靠性高。

缺点/局限:仅限本地采集、通道数小、缺少通信能力或不能直接上云。

应用场景举例:

某水处理厂,用 PT100 温度传感器 + 4-20 mA 采集模块,实时测温;车间振动监测,用加速度传感器 + 模拟输入模块定期采样。

在实际系统里,这一层往往被整合到“智能仪表”或“现场终端”里。

数据采集的四种工具-你得知道哪种适合你

二、插卡式 / 模块式 DAQ / 采集卡系统

相比简单模块,这类工具稍微高级一些,多用于测试台、实验室或对通道、同步性有要求的应用。

角色:把多个模拟/数字通道集中在一个机箱内,插卡(PCI、PXI、USB-DAQ 等)方式与计算机或控制主机连接。

特点:高精度、高同步、可扩展通道、多通道协同。

局限:通常体积更大、成本高、通用性弱,不适合恶劣工业现场。

适用场景:

汽车实验室做整车振动测试,把几十甚至上百个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声学测试、发电厂设备性能测试等。

在选型时要注意采样速率、分辨率、同步机制、隔离性能等参数。Tektronix 等厂商对此类系统有专门说明。 

三、工业网关 / 边缘采集器(协议聚合 + 本地处理)

这是当前工业物联网里最常被用到的一类“数据采集工具”——其实它比“采集”多了一步“整理、转发、初步处理”的能力。

角色:连接现场各种设备(PLC、仪表、传感器、总线等),通过多种协议(Modbus、S7、CAN、OPC UA 等)采集数据;然后把处理后的数据(或部分数据)上发到 SCADA/IIoT 平台。

优势:兼容性强、网络适配(有线/无线)、可做边缘过滤/压缩、支持断网缓存、可远程管理。

挑战:在网络不稳定环境要设计缓存机制、容错、协议适配、网络安全等。

常见使用场景:

制造车间里,一个机台有多种控制器、传感器,用一个边缘网关把各类信号统一采集并转发。

能源监控系统,用网关在现场做一次“数据预处理”再上传,减少云端压力。

智能电表 / 智能楼宇场景,楼层设备虽多,但通过一个楼层网关采集、并转发统一格式给上级平台。

与纵横智控的关系:我司正是聚焦在这一类工具上:我们的工业网关、边缘采集器产品,支持多协议、带处理能力、具备网络冗余和安全机制,可作为“数据采集的工具”中的重要一环。

四、数据采集 / 监控软件平台(上层工具)

硬件只是把信号变成数字,这类工具负责管理、可视化、存储、分析。

组成:通常包括数据采集驱动、数据缓冲/缓存、时间同步、数据库、可视化界面、告警规则、历史回溯、报表、API 接口等。

作用:把海量数据整理成可读、可操作的信息,做趋势分析、报警、决策支撑。

典型产品:LabVIEW、DewesoftX、SCADA 平台、专有IOTRouter云平台等。 

使用场景:

车间管理中心查看各个生产线的温度、压力趋势图;能源管控系统做报警阈值设定和报表导出;设备监测平台对异常行为做规则触发。

如何在这四种工具里做“组合 + 最佳选型”

数据采集的四种工具,

1.传感器 + 接口模块 在现场直接把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接着 插卡式 DAQ(如果在实验室 / 测试台)或直接跳到 工业网关 / 边缘采集器(生产线上);

3.然后由 网关 做协议汇总、本地处理、网络适配、缓存等;

4.最上层用 软件平台/SCADA/IIoT 平台 做展示、分析、报警、报表、接口开放。


建议:

如果你是在实验室 /测试台场景:插卡 DAQ + 平台是首选;

如果你在工业现场、有通讯需求:一定要选“工业网关 / 边缘采集器”这一类,要求支持多协议、缓存、冗余、安全,如纵横智控的工业EG边缘计算网关专注于数据采集和协议转换;

上层平台要看扩展性、告警机制、API 能否与 ERP/MES/云平台联通;

最好让硬件和软件都是同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接口兼容、调试成本低。


纵横智控在“工业网关 / 边缘采集器 + 上层平台对接”这条线上有比较成熟的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兼容性更好的选型建议和解决方案。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