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
前沿资讯 真实、准确的物联网、互联网行业新闻

配电自动化国内外发展状况,配电自动化研究状况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配电自动化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状况

2020-11-03 10:08:57 阅读: 发布人:纵横智控

配电自动化的提出使电力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融为一体,实现了对配电系统的监测、管理、控制。配电自动 化系统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服务。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 展历史相对比较短,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才开始研究和探讨,而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英 国从 20 世纪 30 年代就采用时间开关对负荷装置进行控制,这标志着配电自动化开始兴 起。配电自动化经历了起初的基于开关设备阶段,到目前的基于网络的多功能化阶段, 发展迅速且技术也更加成熟。 

DTU

DTU 作为配电终端的一个系列,研究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但是 DTU 的功能已经得 到了很大的提升,DTU 经历了单核(主要是 51 单片机系列)结构、双核(ARM+DSP) 结构、甚至多核结构几个阶段,目前已经研究出了基于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多功能、处 理速度更快,计算更加精确的新一代智能化配电终端[15]。国外在 DTU 终端研究方面也 比我国早,当我国开始 DTU 终端的研究时,国外已经在 FTU 的基础上对 DTU 进行了 很多的研究,在电能监控方面已经用到了 DTU。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很多国家把精力 都投入到了高压输电网络,致使中低压配电网中 DTU 发展非常缓慢。但随着电力市场 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智能电网的提出使 DTU 的研 究不断受到各国的重视。DTU 作为一种功能更为齐全,性能更加稳定的配电终端,也 使各国在 DTU 的研究上加大了科研投入和投资力度。

在 2009 年的元月,美国发布的《复 苏计划尺度报告》使得 4000 多万台智能终端在美国投入使用,这将标志着智能电网的 一个里程碑[16]。 国内第一套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是在 1996 年诞生于上海浦东,这也是国内配电自 动化的一个历史变革。国内在早期由于对智能终端的研究起步晚,技术落后,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当时技术比较成熟的代表性产品有来自美国的 DART 和来自法国的 Talus-200FTU[17]。但随着我国对智能自动化研究的深入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 也有很多厂商投入到了 DTU 产品的研发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生产配电终端的厂家已 经至少达到了 50 家以上,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成熟的 DTU 产品。目前国内技术比较成熟 且具有代表性的DTU产品有来自深圳南瑞集团的PDZ800和河南许继集团的WPZD-16, 而且这些产品还有继电保护、相位同步检测、电压型馈线自动化、蓝牙无线维护等多项 附加功能。

配电自动化国内外发展状况

 配电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智能配电终端的发展,DTU 作为智能终端的一个 新型系列,它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智能终端的整体技术水平。目前 DTU 的技术 水平处于其他智能终端水平之上,提高 DTU 的技术水平将会使智能终端的技术水平更 上一个台阶。当前的 DTU 产品大部分为三遥(具有遥控、遥信、遥测功能)系列,通 常采用 ARM 系列处理器和信号处理器 DSP 来实现 DTU 的三遥功能,采用 DSP 处理技 术和快速傅里叶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遥测功能,采用 ARM 系列处理器来完成遥信 遥控功能[18]。目前 DTU 产品的主要特点:故障快速定位与隔离;终端网络化;各终端 间可实现互联;工业级芯片满足电磁兼容特性;支持多种通信方式等。

电力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要发展,电力 业必须跟上步伐。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电力业,提高用户的供电质量,电力行业必须 要有先进的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配电自动化技术,使得电力业迈入了新的阶 段。一些关键性技术也得到了突破,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研发出了一系列的新型智能配 电终端。目前,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许多发达国家也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也在不断吸收 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电终端以及其他电子产品。在这样的 机遇面前,我们要不断创新研制更多适合国内配电网的智能终端,在技术上赶超国际水平。

申明:网站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若对您的利益照成侵害,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删除相关内容,并予以道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