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SI最先发布了边缘计算白皮书:Mobile-EdgeComputing-Introductory Technical White Paper.这篇白皮书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边缘计算的概念和相关的关键市场驱动因素,并讨论该技术所提供的业务、消费者和技术价值/收益.白皮书讨论了边缘计算的促进因素﹑需求和挑战,以及未来边缘计算的发展计划和目标.本文尝试给出了边缘计算平台的大致结构图,并对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功能分析,为未来的边缘计算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基础.本文将对其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同时也对白皮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1边缘计算综述
当今智能终端成功的推广和持续增长的流量,使得IT行业和电信行业正在不断深刻地融合﹐这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能够带来部署在网络端的能力.边缘计算或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computing,MEC)就是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 ,RAN)内提供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云计算的能力,并与移动端非常的靠近.因此,边缘计算就是一种将云计算能力下沉到靠近用户端的网络边缘的一种技术.边缘计算可以视边缘计算网关
为一个云服务器,在移动网络边缘侧运行,同时执行特定的任务﹐这些任务是不能在传统的网络基础设施中完成的.
边缘计算的特点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
1)本地化.边缘的概念其实就是指本地化,所以边缘计算平台是可以独立于剩余的网络部分,这一平台可以随时获取本地资源;
2〉邻近.靠近源信息﹐边缘计算由于靠近用户端,对于捕捉一些关键信息很有帮助,这些信息可用于大数据分析,比如用户流量的统计、用户位置信息的跟踪定位等等﹔
3)低时延.边缘服务在靠近端设备的地方运行﹐由于不经过核心网到达远端集中计算中心,因此很明显地降低了时延.因此,提升了响应间隔﹐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最小化网络的拥塞;
4)位置感知.网络边缘也是无线网络的一部分,本地服务可以利用低能级的信号来判定每个连接到网络中的设备位置;
5)网络内容信息.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实时网络数据,比如:用户端所处的无线环境、一些网络统计信息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应用程序和一些定制的服务所使用来提供上下文相关的服务﹐以此对网络实时信息进行有效掌握.
从业务和技术效益的角度来看,边缘计算提供了新的生态系统和价值链,不论是运营商、设备商还是软件开发商等,所有各方均能够参与其中,同时借助边缘计算的新平台,也可以发展全新的业务模型,从中获益。
对于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他们可以快速部署新的服务给用户和企业.在改进用户终端体验质量( quality of experience,QoE)的同时,也能够从创新业务中增加新的收益来源,适时地向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和全新的服务类别.另外从成本来讲,就是减少对核心网数据量的负担,同时降低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与在核心网侧相比).另外,运营商购买了服务器和硬件资源,通过搭建边缘计算平台,还可以将边缘计算平台上的资源,提供给第三方进行租用.通过对资源进行收费(比如存储、带宽、中央处理器等等) ,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而对于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商来说﹐他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推出新服务和新的应用程序来服务用户.边缘计算平台的低时延﹑高带宽特性,可以让第三方开发商部署特定的更加针对于用户端的业务﹐包括:定制的位置跟踪业务﹑视频优化、游戏
优化.智能停车等.同时,开发商还能够不断地通过用户端获取大量的无线网络条件以及统计信息﹐有助于他们对产品和业务不断进行快速而低成本的革新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