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纵横智控
你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技术应用
纵横智控

物联网模组详细讲解最细节技术演进

2025-05-19 15:00:27 阅读: 发布人:纵横智控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浪潮中,物联网模组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其技术迭代与应用创新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从智慧城市的燃气表到工业设备的远程诊断,从车联网的实时交互到低空经济的无人机网络,物联网模组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使其成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关键组件。本文将围绕技术架构、通信协议、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解析物联网模组如何驱动产业升级。

一、从单一通信到智能化集成

物联网模组的核心功能在于实现设备联网,但其技术架构已从基础的通信功能向智能化集成演进。传统模组以数传功能为主,通过MCU(微控制器)与通信模块分离的模式完成数据传输。而智能模组则通过集成高性能SoC(系统级芯片),将通信、算力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支持AI算法运行及复杂任务处理。例如,移远通信推出的AI模组SG885G集成了NPU单元,可支持48TOPS的算力,满足AR/VR设备与工业机器人对实时决策的需求。

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模组的定制化发展。九联科技基于RISC-V架构的5G模组,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低功耗与高安全性的平衡,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与工业物联网场景。这种架构的灵活性不仅降低了开发门槛,还为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提供了技术路径。

二、通信协议的多样性

物联网模组的通信协议选择高度依赖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短距离场景中,WiFi、蓝牙和ZigBee凭借低功耗与高兼容性占据主流。例如,ESP8266 WiFi模块通过内置TCP/IP协议栈,简化了智能家居设备的联网流程。而长距离场景下,蜂窝通信模组(如4G/5G、NB-IoT)与LoRa等非蜂窝技术则各显优势:蜂窝模组适用于需广域覆盖的车联网与工业互联网,LoRa则凭借低功耗特性成为水表、电表远程读取的首选。

5G技术的普及为模组性能带来质的飞跃。5G RedCap(轻量化5G)模组在保证低时延与高可靠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成本与能耗,成为智能座舱与工业控制的新选择。此外,卫星直连技术的突破(如华为Mate X6支持低轨卫星通信)进一步拓展了模组在无基站覆盖区域的适用性。

边缘计算网关/物联网平台/网关模块/纵横智控

三、应用场景的纵深拓展

物联网模组的应用已从消费电子延伸至工业、交通、能源等核心领域。在智慧城市中,集成量子安全与多网切换功能的RISC-V模组,可保障智能燃气表的数据安全与网络稳定性。工业物联网领域,支持边缘计算的AI模组通过本地化数据处理,减少对云端依赖,提升设备故障诊断效率。

车联网是另一大核心战场。5G模组在智能汽车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不仅支持车载娱乐系统的流畅运行,还为自动驾驶提供低时延通信保障。未来,5G-A(5G Advanced)技术的引入将实现车路协同的实时感知,推动车联网从“连接”向“协同”升级。

四、功耗、算力与生态协同

尽管技术快速迭代,物联网模组仍面临多重挑战。低功耗需求在远程监控与移动设备中尤为突出,能量收集技术(如太阳能与振动能)与协议优化(如LoRaWAN)成为解决方案7。算力提升则依赖芯片架构创新,例如瑞萨电子的RZ/V2H处理器通过动态可重配置加速器,兼顾高性能与低功耗。

生态协同是另一关键议题。模组厂商需与芯片供应商、云平台及行业应用方深度合作,构建端到端解决方案。例如,中国电信推动的RISC-V云网融合模组,通过整合AI与北斗定位功能,实现了从硬件到服务的全链路优化。

五、AI融合与全球化竞争

AI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将定义下一阶段的技术方向。端侧AI模组通过本地化数据处理,在隐私保护与实时性上展现优势,预计在智能支付、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加速落地。同时,全球化竞争格局中,中国厂商凭借成本控制与技术迭代,正逐步抢占海外市场。移远通信与广和通通过5G模组与车规级产品,已在全球车载与工业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开源生态与标准统一亦为未来重点。RISC-V的模块化设计为定制化模组提供可能,而3GPP等组织对5G RedCap的标准化推动,将进一步降低技术碎片化风险。

结语

物联网模组的技术演进不仅是通信能力的升级,更是智能化、场景化与生态化的综合体现。从RISC-V架构的自主可控到5G-A的车路协同,从低功耗设计到端侧AI融合,其创新路径始终围绕“连接万物”与“赋能产业”的双重目标。未来,随着卫星互联网、6G等技术的突破,物联网模组将在更广阔的维度重构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成为数字化社会的核心基石。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