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应用发展离不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么物联网中所用的通信技术有哪些呢?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它分别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本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有线通信技术。
有线通信技术有哪些?
有线通信技术有以太网、RS-232、RS-485、M-Bus、PLC。以上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线通信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每一个有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包括标准的以太网、快速的以太网、10G以太网。
在智慧家庭物联网中,我们通常熟知的家庭路由器宽带技术就有设计以太网技术,
(1)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IA)所制定的异步传输标准接口,通常RS-232接口以9个引脚(DB-9),或是25个引脚(DB-25)的形态出现。一般的计算机上会有两组RS232接口,分别称为COM1和COM2,目前RS232和类似的接口在诸如监控,和控制系统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2)RS-485是为了解决RS232这种接口可以实现点对点通信,但不能实现联网功能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RS-232与RS-485的区别简单的说在于:
第一传输方式不同,RS232采用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信,而RS-485则采用平衡传输,即差分传输方式。
第二传输距离不同,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通信,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20M,而RS-485的传输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
第三通信数量不同,RS-232只允许一对一通信,而RS-485接口在总线上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
当然在现在,也有将RS-485与无线技术结合的,比如纵横智控的这一款设备-(ZHC4012)4G DTU,提供一路RS-485,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4G将数据传输到云端。
M-Bus全称Meter Bus,又称为户用仪表总线,是一种用于非电力用户仪表传输的欧洲总线标准,专门为消耗测量仪器和计数器传输信息的数据总线设计,M-Bus在箭镞无和工业能源消耗数据采集有多方面的应用。
M-Bus总线的概念基于OSI参考模型,但是M-Bus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网络,在OSI的七层网络模型中,M-Bus只对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进行了功能定义,由于在OSI参考模型中不允许上一层次改变如波特率,地址等参数,因此在七层模型之外M-bus定义了一个管理层,可以不遵循OSI模型对任一层次进行管理。
M-Bus总线的提出满足了公用事业仪表的组网和远程抄表的需求,同时它还可以满足远程供电或者电池供电系统的特殊要求,M-Bus串行通信方式的总线型拓扑结构,非常适合公用事业仪表的可靠低成本的组网要求,可以在几公里的距离上连接几百个从设备。
PLC的全称Power Line Communicatio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力通信,是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该技术是把载有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然后用电线传输接受信息的适配器,再把高频从电流中分离出来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以实现信息传递。
PLC电力线通信应用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我们熟知的可以通过电力线通信将电表的数据传输到工业网关上,还可以作为家庭网络,PLC非常便于在传输数据处理设备,(如PC机等)与计算机外设备之间交换数据。
此外信息家电也可与计算机进行对话,利用PLC可以很方便地从电视机或者VCR向PC机发送多媒体数据,PLC还可以用于家庭安全方面,可以把门口监控摄像机获得的图像传至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