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断的发明是用来解决宏观上的并行需要的。宏观就是从整体上来看,并行就是多件事情都完成了。
(2)微观上的并行,就是指的真正的并行,就是精确到每一秒甚至每-刻,多个事情都是在同时进行的。宏观上面的并行并不等于围观的并行,有时候宏观上是并行的,微观上是串行的。
(3)例子中一个人在看电影,快递来了暂停电影跑去收快递,收完快递继续回来看电影,这个例子就是宏观上的并行和微观上的串行。例子中一个人等同于SoC中1个CPU (也就是单核CPU),这个CPU看电影就不能收快递,收快递就不能看电影(也就是说不能真正的并行)。单核心CPU在微观角度是串行的,但是因为CPU很快,所以在宏观看来可以并行。
(4)上例中大部分时间在看电影,中间少量时间去收快递,那么类比于CPU来说,看电影就应该是CPU的常规任务,而收快递则应该是中断例程。也就是说CPU平时一直在进行看电影任务,等快递来了(中断发生了)快递员(类似于中断源)会打电话叫人去收快递(中断源会触发中断通知CPU恢复常规任务的现场,继续执行常规任务)
(5)为什么需要中断?因为单核CPU实际无法并行的,但是通过中断机制,可以实现假并行(宏观上的并行,微观上实际还是串行的)。
计算机术语
中断是指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意外情况需主机干预时,机器能自动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并转入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被暂停的程序继续运行。
术语解释
指处理机处理程序运行中出现的紧急事件的整个过程.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外部、系统内部或者现行程序本身若出现紧急事件,处理机立即中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自动转入相应的处理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待处理完后,再返回原来的程序运行,这整个过程称为程序中断;当处理机接受中断时,只需暂停一个或几个周期而不执行处理程序的中断,称为简单中断.中断又可分为屏蔽中断和非屏蔽中断两类.可由程序控制其屏蔽的中断称为屏蔽中断或可屏蔽中断.屏蔽时,处理机将不接受中断.反之,不能由程序控制其屏蔽,处理机一定要立即处理的中断称为非屏蔽中断或不可屏蔽中断.非屏蔽中断主要用于断电、电源故障等必须立即处理的情况.处理机响应中断时,不需执行查询程序.由被响应中断源向CPU发向量地址的中断称为向量中断,反之为非向量中断.向量中断可以提高中断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