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工信微报的最新报告指出2024年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伴随政策驱动与技术革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取得了诸多突破。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制造模式的全面重塑。
蓝牙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历多次版本升级,每次更新都带来了显著的功能改进与性能优化。本文将从蓝牙4.0、4.2、5.0、5.1、5.2到5.3版本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技术进步及应用场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蓝牙技术的演进。蓝牙4.0:低功耗革命蓝牙4.0于2010年发布,开创性地引入了低功耗蓝牙(BLE),为物联网(IoT)设备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支持。其主要特性包括:1.低功耗:蓝牙4.0允许设备在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等服务。它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涵盖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体系。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建更注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跨领域融合的发展特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基于信息网络体系,服务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融合创新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相较于传统基建侧重于交通、能源等领域的物理设施建设,新基建更多关注科技前沿领域,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
智能制造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核心手段。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领域,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与目标。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将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并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智改数转和网联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支柱。两者的融合能够放大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为制造业带来多重优势:1. 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改造优化设备性能,再借助网联技术实现设备间的高效协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2. 提高产品质量: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帮助快速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与高质量。
农业物联网技术系统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通过集成多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这一系统的核心结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存储层、应用层、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部分。
物联网传感器是一种电子模块或芯片组,用于感知环境或系统条件,并通过如边缘计算等网关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互联网。传感器可通过物理接触、辐射或磁场等方式运行。主要类型分为两类:无源传感器:无需外部电源即可感知环境变化并生成数据,如温度传感器。有源传感器:依赖电池或其他电源支持才能正常工作,如红外传感器。